编者按:一言一行彰显人格魅力,一举一动展现师者风采;一枝一节共建优秀团队,一心一德勇攀学术高峰。他们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致力于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他们言行雅正、育人育德,躬耕于培养社会所需的拔尖科技创新人才;他们教研结合、师生共进,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团队氛围。他们,就是西安工程大学2023年“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广泛宣传我校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的先进事迹,突出示范引领、营造浓厚氛围、引聚正向能量、助力学校发展,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特推出“立德树人守初心 铸魂育人担使命——2023年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事迹展”。下面,让我们一睹西安工程大学2023年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的风采!
新媒体艺术导学团队
团队情况简介:
导学团队由马冬教授领衔,共有2名教授、4名副教授以及56位在读研究生组成。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论文发表等。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新媒体艺术、广播电视、影视动画等领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并在多个学术期刊上发表。以前沿的理论、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成果在新媒体艺术、广播电视、影视动画方面取得不错成绩。同时,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科研团队,团队始终坚持以“求真”“创新”为科研准绳,以新媒体建设方面为科研方向,注重实践和创新,致力于打造具有创新思维、高水平艺术科研团队。从2020年1月1日起至今,团队获批科研项目立项12项,发表国内外高水平论文9篇,指导研究生参与设计学科竞赛并多次获奖,真正从学科实践入手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在长期稳定的团队合作中,形成“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科研精神。在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中,师生关系和谐,凝聚力与向心力强,在人才培养、一流专业建设、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致力于打造高水平艺术科研团队。
团队科研情况:导学团队获批科研课题立项12项,目前主持在研省部级5项,厅局级1项。近三年新增省部级青年基金1项,省规划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项,厅局级项目3项。2020年1月1日以来,发表论文共计50多篇,其中包括中文核心6篇、CSSCI 2篇、SCI 1篇,其他期刊40多篇。团队参加科研竞赛获得设计大赛全国奖3项、国际赛事奖项2项、其他设计大赛奖项50多项。
团队育人成效:
团队主要施行“学术探讨+前沿分享+科研项目实践”协同培养模式,以积极的科研态度解决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并在科研项目实践中为研究生提供学习模板和科研思路。重视培养学生对民族、国家的向心力、归属感、责任感和行动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常常以历史为出发点讲述民族文化、民族艺术,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爱国向上的精神品质,将学术研究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结合,正确认识新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团队研究生整体思想积极向上,对新兴学科研究比较感兴趣,思维大多活跃跳脱,面对疑问敢于提出自身想法。在读研究生以及2023届毕业研究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以及社会实践等奖励荣誉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3年7月马冬教授研究生任虎鹏成功考取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博士研究生,继续在新闻行业发光发热。近三年来导学团队学生获奖情况包括:全国奖项3项、国际奖项2项、其他各类奖项50多项。团队成员之间学术氛围良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此外,张旭升、徐晨晨、胡冬梅等获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长计划”训练营优秀项目;马翔宇、张瑞作为优秀研究生共产党员,积极投身西部建设加入西安工程学研究生支教团,并分别荣获2023年度“优秀支教志愿者”、2021-2022学年“优秀研究生”、2022年度“耀州区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刘慧婕在2022年西安工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等等,其他团队成员也有担任班长、团支书等优秀学生干部。
团队积极落实“三助一辅”工作任务,杨浩琛同学在2023年4月积极应征西安工程大学辅导员(现为纺织学院兼职辅导员),运用自身所学知识为其他同学服务。并在2023年7月跟随西安工程大学“电商直播促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赴冬枣之乡——大荔开展调研,运用专业知识结合助农直播促进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导学团队每位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团队队伍日益壮大,学生科研和实践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未来团队会继续发扬团队“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科研精神,为行业进步添砖加瓦。
(一)重视实践活动 挖掘科研潜能
马冬教授2021年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带领研究生参与项目进展,对项目中涉及北朝至隋唐青海道服饰艺术进行资料梳理,在此过程中了解并学习到相关学术知识,在实践中引发对艺术考古相关学术的思考,凸显科研潜能。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导师会在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学术前沿动态的分享,要求学生明确研究方向并熟悉研究相关学术前沿,并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探讨。为建设底蕴更深厚的团队文化,除了日常鼓励学生交流,导师会把相关学术知识、学科竞赛信息以及学术论坛信息发布在微信群中,让学生及时了解赛事动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学术论坛,通过论坛活动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学术前沿相关研究,拓宽学生科研方向思路,让学生发自内心热爱科研,理解科研事业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二)引导自主思考 强调学术规范
丛红艳副教授2021年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全媒介视域下西安红色文化遗产视觉传播力提升研究、燕耀副教授2021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新文创背景下唐代墓室壁画的视觉元素分析与研究等科研项目,带领导学团队学生积极投身文化事业建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治学严谨,强调学术道德规范,培养研究生良好的专业素养与道德品质。
(三)导师因材施教 关心学生心理
除了学业上对学生的培养,团队导师擅长因材施教,积极关心团队中每位研究生的思想情况和心理问题。在疫情期间,马冬教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线上研究生交流会,关心每位学生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并对每位同学近期遇到的疑问进行解答,切身倾听学生疑惑和想法,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思考与自我提升,并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进行职业规划指导。